第十八章
他的“车辆自动拒水风挡玻璃的元素构成”和“普通拒尘玻璃的研究与制造”两个研究项目都已接近尾声,还有一些验证性实验没有搞。如果这些实验成功了,他就可以撰写论文和结题报告了。以前,他都是利用工余时间搞实验的,这一下,他落聘了,下岗了,他即将离开玻璃厂了,如果不完成这些实验,以后就很可能没有了实验的场所和条件,这两个很有希望的项目就很有可能夭折。他很着急。招聘名单已经公布,这就意味着他已经不再是玻璃厂的职工了,好在试验室的钥匙还在他手里,实验室还没移交,他要抓紧这段时间加大马力开快车,突击完成这些工作。他不能大大方方地去实验室,只能趁院子里没人或别人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溜进去。进去了,便赶紧关了房门。他不敢开灯,窗帘也必须堵得死死。房子里的光线非常黯淡,他只能摸索着凭经验调配实验材料和试剂,不是这样儿多了,就是那样儿少了,一个实验往往要反复多次。
这一天,他正进行着一个实验,马上就要成功了,突然有人敲门:“咚咚咚!”他吓出一身冷汗,赶紧收了摊子,将一切东西摆放在原处,心里立刻做出反应:如果是高登进来,就说我在整理器材准备移交。一切收拾完毕,门敲得更紧更响,他用衣袖擦了擦额上的汗水,应了声“来了”,便去开门。
门外站着两个陌生人。
其中一个抢先问道:“这位先生,请问您是杨锐吗?”
“是。我是。”
“这位是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老赵同志。我是省科协的,姓宋。”
杨锐热情地招呼他们回家去坐,两人谢绝说:“我们这次来,是想看看您那两项被列为国家十五规划的课题的研究情况。这是您的实验室吧?我们就在这儿谈谈吧。”
杨锐将两人引进实验室。
这是一间只有十二个平米的破旧房屋,里面被一张实验台、五个仪器架和三个药品柜挤得连人站的地方都很紧张。
省科协的宋同志皱了皱眉头问杨锐:“去年,省上拨给您的五十万元建设实验室款和十万元实验经费早已到位,厂里怎么还让您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?实验室建了没有?”
杨锐被这问话问得蒙头转向。他根本就没听到过有这么一笔款子。他红了红脸说:“厂里从未说过有这笔款。”
“您知道是怎么回事吗?”
杨锐说:“不知道。”
老宋眉头紧锁,沉默不语。
杨锐便拿出自己两个项目的有关资料和实验数据,将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了详细汇报。两个人针对项目讲了一些具体的指导意见便走了。
杨锐快马加鞭,在移交实验室的前一天顺利地完成了全部实验。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。
这些天,他一有空闲,就思考省科协拨的六万元到哪儿去了。他找不到任何答案,唯一的只能怀疑被高登私吞了。每每这样想,他便气得浑身哆嗦。他一连几个晚上没睡着觉,翻来覆去地想着对策:如果真是高登贪污了这笔款,我一定要告他,把这笔款追回来。尽管我已经不在厂里了,可是这是国家的财产呀!我一定要追回它,好给后来的人建一个像样的实验室,让他们能在一个舒适的环境里工作和研究。又一转念:可是万一这笔款不是被高登贪污了呢?那我不就犯了诬告罪吗?
正在杨锐举棋不定进退两难的时候,市纪律检查委员会来人找他了解情况了。原来,老赵和老宋临走时,将这事向市纪检委作了反映,要他们务必查清这六十万元的下落,并汇报省科协。
通过秘密调查,市纪检委已经基本查明,这笔款被高登和原任会计两人私分了。会计分得十万,其余五十万都被高登吞了。
杨锐气得牙齿咬得咯嘣响。在这件事情上,他什么都不知道。可是他知道高登的其他一些罪行,便一古脑儿向纪检委的同志讲了。纪检委的同志听得大惊失色。
既然把一切都说了,便一不做二不休。杨锐跑回家,取来姚春临走时交给他的那封信,原封不动地交给了纪检委的同志。他想,这封信一定是反映姚春和高登之间的隐秘的,肯定包含有高登的许多鲜为人知的最恶事实,肯定是投向高登的一颗重型炸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