域名已更换,请牢记新域名:www.diyizhan.cc

第一百一十二节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    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阳谷县的两个人不敢打官司了吧,因为狄斯彬同志在县里有个外号叫“狄混”(糊涂,做事想当然)不管你有理还是没理,到了他那,一切皆有可能。

    狄斯彬是河南舞阳人,他小时候就立下报效祖国的壮志雄心,事实上同窗之中他是唯一一个履行诺言的人。上任之后,刚正不阿,不向权贵低头,据说自从向他送礼的人被他拿着笤帚追出三条街后,他的清廉之名传遍东平府衙。同事经常将他与老鼠、蟑螂等四害相提并论,老百姓倒是天天夸他:自从有了狄斯彬,阳谷县算是遭了蝗灾了。阳谷知县一直觉得祖上一定有人做坏事,才摊上这么一副手。如此做官,狄县丞家里一贫如洗,对他来说,发工资的日子就是还钱的日子。最令他痛苦的是,他为国为民,怎么百姓还骂他呢?

    回到尸检现场。

    狄神探见犯罪嫌疑和尚死不认账,尤其那个长老居然有穷凶极恶的抗拒神色。他果断下令:用刑!先把长老一箍两拶,一夹一百敲,余者众僧都是二十大板。打完之后,年迈的长老奄奄一息,狄神探号令统统关到牢里去。

    明朝审案重口供轻证据,只要对方招供,哪怕零证据,照样定罪。狄斯彬这样的官员,都有严刑逼供的权力,他平时审案,那就可想而知了。

    话说奉命查找尸体的狄神探火速向曾御史报告,称自己破获了黑社会犯罪团伙,一举捣毁对方老巢,案情正在深挖中。因为牵涉到无名尸体,曾孝序感到案情重大,亲自移驾赶往清河县,提审凶僧。审案过程中,曾御史召狄神探到了现场。

    “狄县丞你有没有想过,照常理慈惠寺僧人应该将尸体抛入河中,为什么会埋在寺院旁边呢?”

    狄斯彬脑中灵光一闪,紧皱眉头思索道:“大概,这些僧人愚钝吧?”

    曾御史笑道:“是够愚钝的。传安童。”

    公人们早已抬上尸体让安童辨认,形容枯槁的安童看到尸体,双眼顿时充满了精神,扑到上面放声大哭:“正是我的主人,脖子上还有贼人留的刀伤,——主人呀”(原文:安童见尸大哭道:“正是我的主人,被贼人)真想大白,曾御史喝令当堂释放僧人,望着口瞪目呆的狄县丞道:“这下你明白了吧?”

    狄县丞满头大汗,险些错判案子毁了自己一世英名,随即以敬佩的目光看着曾御史道:“大人,会不会是安童勾结慈惠寺的僧人做下案子?否则他怎么对刀伤了解的——”

    慈惠寺领头的老和尚正要一瘸一拐的离开,听到此言,转身小跑到狄县丞近前,颤抖着手指道:“我要让佛祖诅咒你下十八层地狱的,诅咒死你,阿弥陀佛,十八层地狱!十九层!二十层!二——”

    和尚们慌忙跪倒哀求曾御史:“求大人谅解,我们长老从来没这样过,他一时激动——”

    曾御史叹口气:“理解,理解”挥手让他们离去。

    清官的操守值得每一个人敬仰,但清官不一定是好官。一个平庸的知县祸害一县人,一个平庸的府尹祸害一府人,宰辅张居正虽不是大贪,抄家时也有黄金万两,白金十余万两(明史)正是这样一个贪污犯,为大明王朝力挽狂澜,像一头老牛把走下坡路的明王朝又顶了上去,造福百姓何止千万。倘若换一个庸才,不管他多么清廉,多么关心百姓民生,老百姓还不是照样受苦?

    贪官该杀,并不等于清官应该嘉奖,官员的职责就是造福百姓。单以道德论,雷锋岂不是可以做中国最好的官员?很多脑残电视剧都是一刀切,清官必定加血加法力,塑造的跟万能的主一样。

    (#‵′)凸鄙视~曾御史再接再厉,重新提审陈三、翁八,西门庆、夏提刑暗箱操作的案卷再也掩盖不住,曾孝序要动手了!

    扬州,苗青回家后一直失眠、做恶梦,他手上还有一百两银子,(原文:还剩一百五十两银子。苗青拿出五十两来,并余下几匹缎子,都谢了乐三夫妇)多花了些钱,请名医开了药方,效果果然很好,睡的跟死猪似的。

    当天晚上,有官差踹开房门把他从被窝里光屁股拽了出来,“妈的,喊了你半天,还装睡!”

    苗青吓的寒毛都起来了,“官爷什么事?”

    “装什么糊涂?东平府的案子,跟我们走吧!”

    苗青哭了,又来了,我没钱了……

    抓捕苗青的同时,曾孝序派出民间秘密访查的官员有了突破进展,曾御史做最后一击,写奏折。

    御史告状跟普通人有本质区别。普通人就事论事,御史则是刨根问底,扒你祖宗三代,哪一条都与法律相挂钩,既有八婆的神韵,又有稳准狠的特点,一句话,他们是毒蛇中的——毒舌。

    曾御史的奏折中先爆料西门庆的本来面目,是个市井流氓(原文:本系市井棍徒)买官上去的。又揭露西门庆的文化水平:纯文盲,大字不识。(原文:菽麦不知,一丁不识)紧接着,西门庆的老婆正月十五走街串巷,公然在狮子楼听娼妇弹曲,包养小三,小四等等一系列鸡毛蒜皮,又违背官场硬性规定的事,全抖了出来。

    当然,最后是苗青的案子,重重一击,人证物证聚在,这一次西门庆实在没有理由活下去了。

章节目录